《小康》雜誌為何屢屢強力關註成都?成都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取得了哪些值得全國借鑒的經驗呢?昨日,成都商報記者就此採訪了《小康》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舒富民。
  希望能在成都的具體實踐中發掘經驗
  舒富民表示,《小康》雜誌一直關註成都改革創新發展進程,每年都會採訪、記錄成都的變化。可以說,《小康》記錄了成都這兩三年來快速變化的改革進程。“我們註意到成都在行政體制改革、激活市場活力方面都進行了深入探索。為此我們做了前期調研,並派記者深入採訪,希望能挖掘成都在這方面好的經驗和做法。”
  舒富民介紹,《小康》這組封面報道,重點聚焦成都行政體制改革,觀察成都如何通過“行政流程再造”,發揮政府“看得見的手”的作用。其次,聚焦成都在構建“國際交通樞紐”、“一區多園”發展模式、“產業鏈招商”三方面探索時,如何激發市場“看不見的手”的活力。在加強社會建設和創新社會管理,培育和發展社會組織,構建市民社會,激發社會的活力方面,成都的探索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。
  “從點到面來看,成都在重塑政府‘看得見的手’,激活市場‘看不見的手’方面,做了大量探索,取得了很好的效果。”舒富民如是表示。
  成都經驗能為其他城市提供改革借鑒
  “今年出台的成都市委全面深化改革的《決定》中有‘一字之變’、‘兩字之變’,如從‘管理’到‘治理’、從‘辦文化’到‘管文化’、從‘管資產’到‘管資本’、從‘國內’到‘國際’、從‘一區’到‘多園’……這些體現的是成都在處理市場與政府的關係、構建現代化城市治理體系以及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面的改革與創新。”舒富民表示,特別是在具體改革實踐中,成都已有了很多亮點。比如,成都推行行政審批事項“一站式”服務和“並聯式審批”,是全國副省級城市中審批事項最少的城市之一。
  實際上,成都找到了行政改革的關鍵,使服務型政府的理念落到了實處,“像‘企業座談會’這種直接對話、解決企業困難的方式,就很好地解釋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:企業在市場中唱主角,政府則發揮其公共服務的職能,為企業創造更有利的市場環境”。
  “成都的社會組織總數已達到7160個,在副省級城市中位居第一,關於社會組織培育方面的經驗都值得借鑒。”舒富民表示,希望通過這組報道,讓更多城市能夠瞭解到成都在“打造西部經濟核心增長極、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”過程中,如何科學合理地重塑市場與政府的關係,如何構建市民社會,使城市治理結構以政府為核心的單中心治理結構向政府、市場、社會三維框架下的多中心治理結構轉變,這對其他正在進行改革的城市頗具借鑒意義。
  在激發市場和社會活力方面,成都也成效顯著。“如何讓市場的主角———企業來大展身手,在這方面我們觀察到成都出台了很多政策和具體舉措,在政府服務於市場與社會方面,不是一個被動,有求必應,而是提供一些主動的服務。”
  改革優勢將是成都發展的最大優勢
  舒富民表示,作為西部城市的領頭羊,成都下一步發展最大的優勢是改革的優勢。“成都行政體制改革所釋放的紅利,正在作用於市場,越來越多的世界500強企業進入成都就是一個例證。社會治理放權於社會組織,所激發出來的社會活力也使成都這座城市充滿魅力。”
  成都的區位優勢,正在從不利變為有利。“我們看到成都以航空為引領,加快用速度消解與全球各地的空間距離,成為歐洲、中東連接中國及東北亞地區的航空中轉樞紐,以及面向東南亞的國際航空門戶樞紐。開往波蘭羅茲直達列車,也打開了成都通往歐洲的‘鐵路絲綢之路’。成都正加快融入全球經濟大循環。”
  成都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長江經濟帶的結合點,是國家新一輪向西開發開放的樞紐城市,具有獨特的區位條件和巨大的發展潛力,未來“產業成都”的發力將會使成都的西部經濟核心增長極作用日益顯現。
  成都商報記者 韓利  (原標題:上接01版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j73sjjp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